什么是口腔修复学?
牙颌系统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是一个生命悠关的重要系统,牙齿既是觅食的工具又是进攻与自卫的武器。而就双牙列的哺乳类动物而言,牙齿器官的损伤往往就意味着生存能力的丧失。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制造和使用工具能力,和食物结构的改变,使牙颌系统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于是颌骨逐渐缩小了,同时牙齿也发生了体积减小数目减少的变化。然而颌骨的退化和牙齿的退化速度并非协调同步,以牙列拥挤错颌为特征的牙颌系统紊乱便成了一个人类特有的物种病患,人的牙列也变成一个易受龋病,牙周病和外伤等病因侵害的器官。
从牙体缺损到牙列缺损,进而再到牙列缺失。牙颌系统从紊乱开始直至发展到全面的崩溃,竟成为了人生进程中的一个不愿意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牙列是人类机体最容易残缺的器官。资料表明,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尝试用各种天然材料来修复缺失的牙齿,毫无疑问口腔修复学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学科。
什么是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的本质或目的又是什么呢?
牙颌系统的健康是通过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表现出来,而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以系统的和谐稳定为基础的。健康的维护就是维持系统的和谐稳定。
现代口腔医疗技术是从三个层面来维护牙颌系统和谐稳定。
第一个是预防医学的层面:对国民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健康饮食,正确刷牙,就医等)。牙颌正畸治疗被证明是极为有效的和重要的技术,它在牙颌发育过程中某一时期介入,将一个紊乱不稳定的牙颌系统调整成为排列整齐的和谐系统,使其抵御龋病,牙周病和咬合创伤的能力大大提高。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牙病患者的减少,充分表明了预防医学措施的成效。
第二个是治疗医学的层面:龋病,牙髓病,牙周病和外伤的治疗,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以保留牙颌系统结构的完整性。
第三个层面便是修复医学:当牙颌系统组织器官一旦缺损和缺失后,机体是无法自身修复和再生的。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人工装置,修复替代缺损和缺失的组织器官就是修复学的技术。口腔修复是通过恢复牙颌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恢复某种程度的功能,继续维系牙颌系统阶段性的相对稳定。
仅仅将口腔修复的目的理解为是对牙颌系统所缺损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的修复是不够的,因为人工修复体本质上与天然牙是有区别的,目前大多数修复体无法真正替代和实现天然牙的结构和功能(种植义齿也许为例外),因而似乎看来也就无法真正恢复原有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那为什么有时一个好的修复措施竟能让患者感到几乎没有功能障碍,并且能长久地使用呢?其原因就是我们自觉地(或是不自觉地)从系统修复的角度,把系统的资源重新加以整合和利用。
例如,基牙的牙周储备力就是修复体功能支持的重要资源,种植义齿技术运用时,缺牙区的骨量就是一个极为宝贵的资源。当资源整合利用时往往可以比单独的资源使用发挥出更高的效能,如牙周夹板的原理在固定桥义齿,套筒冠义齿和附着体义齿修复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个原因就是,尽管我们所修复的牙颌系统可能与最初的系统已大不相同了,但它在新条件下是一个稳定的状态。反之,如果没有正确地使用牙颌系统的剩余资源,未能建立起和谐稳定状态,修复体也就难以获得较长的使用寿命,甚至成为“不良修复体”损伤系统资源,加速牙颌系统的崩溃。
有了系统修复的思想意识后,我们就会明白:修复技术提高和发展的目标并不是去追求修复体本身的“持久寿命”,而是增强维系牙颌系统稳定的能力。为保持牙颌系统稳定,在适当的经济可行条件下,一定时期对修复体的修理甚至更换也是必要和合理的。修复体的寿命也只用与牙颌系统稳定联系在一起时才有价值和意义。
尽管在临床实践中医患双方都会积极努力寻找一种“最佳的”修复方案,但理论上讲,任何口腔修复技术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牙颌系统问题。当某个阶段的牙颌系统稳定条件丧失而出现系统破坏后,我们又面临着新的条件下(通常是更为困难)修复问题,系统剩余的资源更少,更加宝贵,例如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改变基牙受力的方式,设计覆盖义齿修复,更加注重对残冠残根和剩余牙槽骨保护和利用,并从功能上也要作调节,以再建立新的和谐稳定状态。